学术研究
 
成果
当前位置:首页  学术研究  成果

(一)主编的丛书

徐辉主编《大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13-2014年出版。丛书包括:
《美国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英国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德国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日本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意大利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俄罗斯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印度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巴西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南非教育战略研究》
《中国教育战略研究》

徐辉、顾建新主编《非洲高等教育研究丛书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0年出版。丛书包括:
《南非高等教育研究》
《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研究》
《肯尼亚高等教育研究》
《尼日利亚高等教育研究》
《坦桑尼亚高等教育研究》
《埃及高等教育研究》
《喀麦隆高等教育研究》

徐辉、顾建新主编《非洲教育译丛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。包括:
《非洲的大学:稳定与复兴的策略》
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育政策-调整、复兴和扩充》
《撒哈拉非洲国家的教育贫困和发展》

徐辉主编《高等教育学系列丛书》(多卷本),上海:学林出版社,2008年出版。丛书包括:
《美国高等教育学术自由传统的演进》
《国家、教会与学校教育》
《学问与治理——中国大学知识现代性状况报告(1949-1954)》
《跨国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》
《职业教育与工业化——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江浙沪职业教育考察》等。

徐辉主编《国外大学教学与教改译丛》(8卷本)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,2006年出版。包括:
《教学方法手册》
《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》
《课堂评价技巧:大学教师手册》
《大学教师的技巧》
《掌握教学技巧》
《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》
《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: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》
《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》。

徐辉与袁振国、谢维和、张斌贤共同主编《影响力教育理论译丛》(多卷本)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-2007年出版。译丛包括:
《被压迫者教育学》
《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》
《教育组织行为学》(第7版)
《意识形态与课程》
《国家与知识政治》
《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》
《教育与权力》
《教育社会学手册》
《官方知识: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》(第2版)
《国家与知识政治》
《被压迫者的声音》
《阿普尔集•教育的正确之路:市场、标准、上帝和不平等》(第2版)
《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:政策社会学探索》
《教科书政治学》
《重建学校的大胆计划:新美国学校设计》
《优化学校教育:一种价值的观点》
《见证民主教育的希望与失败》
《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》
《分享语言:对话学习的理论与实践》

王承绪、徐辉、徐小洲主编《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》(12卷本)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。包括:
《高等教育哲学》
《高等教育新论——多学科研究》
《学术权力——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》
《大学的使命》
《现代大学论——美英德大学研究》
《探究的场所——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》
《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》
《走出象牙塔—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》
《大学的理想》
《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——21世纪的问题》
《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》
《美国高等教育》

(二)专著


徐辉、季诚钧等著《大学教学概论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4年出版。
徐辉、方展画主编《世界教育大系•高等教育卷》,长春:吉林教育出版社,2000年出版。
徐辉主编《世界教育大事典•英国教育卷》,撰稿20余万字,南京: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。
徐辉、祝怀新著《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》,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6年出版(22万字)。
徐辉著《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问题》,长沙:湖南教育出版社,1995年出版(17万字)。
Keith Lewin、Angela Little、徐辉、郑继伟合著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-Tracing the Impact of the 1985 Reform,伦敦:英国Longman图书公司,1994出版(30万字)。
徐辉、郑继伟著《英国教育史》,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1993年出版(32万字)。
王承绪、徐辉主编《战后英国教育研究》,南昌:江西教育出版社,1992年出版(28.6万字)。
徐辉著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-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》,杭州:杭州大学出版社,1990年出版(13万字)。

楼世洲著《塞内加尔高等教育研究》,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2014年出版。
楼世洲著《尼日利亚高等教育研究(非洲高等教育研究丛书)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9年出版。
楼世洲著《职业教育与工业化—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江浙沪职业教育考察》,上海:学林出版社,2008年出版。

万秀兰著《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研究》,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2014年出版。
万秀兰著 《巴西教育战略研究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14年出版。
万秀兰著《肯尼亚高等教育研究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9年出版。
万秀兰著《高等学校困难群体权益保护:中美比较研究》,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6年出版。
万秀兰著《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》,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3年出版。

顾建新著《南非高等教育研究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0年出版。
顾建新著《跨国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》,上海:学林出版社,2008年出版。

张燕军著《美国教育战略研究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13年版。

徐辉主编,楼世洲、万秀兰副主编《非洲教育研究》(第一辑)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0年。
蔡铁权、楼世洲、谢小芸编著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5年出版。
王承绪、徐辉主编《发展战略•经费•教学科研•质量-中英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》(英文),杭州:杭州大学出版社,1993年出版(19.5万字)。


(三)译著


徐辉、陈晓菲译《现代大学论——美英德大学研究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06年出版。
徐辉译《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5。
徐辉、陈晓菲译《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》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3年出版。
徐辉合译《高等教育系统-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》,杭州: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(25.8万字)。
徐辉合译《学术权力-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89年出版(14.4万字)。
徐辉合译《高等教育新论-多学科的研究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88年出版(23.3万字)。
徐辉合译《高等教育哲学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87年出版,2001年重版(12.6万字)。
徐辉合译《英国教育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87年出版。

万译兰等译《非洲高等教育国际化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3年版。万秀兰等译校《教育市场论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8年出版。
万秀兰译《比较教育概论》,朱伦校,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1年出版。
万秀兰等译《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01年出版。

顾建新等译《非洲的大学——稳定与复兴的策略》,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8年出版。
顾建新译《教育与国家财富:思考生存》,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3年出版。
顾建新译《被压迫者教育学》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1年出版。
顾建新译《大学的理想》,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01年出版。


(四)论文

1.徐辉主要论文
《新时期中非教育合作的发展与转型》(与楼世洲合作),《教育研究》,2012年第10期。
《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宣言——写在<学会生存>发表40周年之际》(与李薇合作),《教育研究》,2012年第4期。
《英国高等教育经费与助学制度改革的新计划——基于对<确保英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>报告的解读》(与何伟强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11年第06期。
《士志于道 不舍昼夜——回忆王承绪先生关于比较教育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10年第9期。
《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》,徐辉主持座谈会,《群言》2009年第4期。
《国际视野下的学校腐败——<腐败的学校>述评》(与傅淑琼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8年第2期。
《如何破解‘4%难题’?》,《教育研究》2008年第5期。
《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》(与季诚钧合作),《光明日报》2007年3月15日,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。
《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:政策与成效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2007年第9期(A)。
《全球化背景下非洲高等教育本土化》(与万秀兰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7年第12期。
《特色化: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》(徐 辉、杨天平),《光明日报•理论版》2005年11月1日。《新华文摘》,2006年第1期摘编。
“Characterization: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’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”, (XU Hui & YANG Tian-ping), US-CHINA EDUCATION REVIEW(ISSN1548-6613, USA), Aug.2006, Volume 3, No.8.
《跨国教育的质量保证、认证和资格认可》(与顾建新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6年第4期。
《试析通识教育之潜在通识课程——以台湾中原大学为例》 (与张寿松合作),《高等农业教育》2005年第2期。
《台湾中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课程之比较》,(与张寿松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5年第1期。
《建立师范大学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新结合模式》,《教育研究》2004年第9期。
《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》(与季诚均合作),《中国高教研究》2004年第1期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。
《中国大陆、香港、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》,(与季诚钧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4年第8期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2004年第9期论点转载
《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》(与蔡志良合作),《教育研究》,2002年第2期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
《入世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》(与顾建新合作),《走进WTO》第九章,浙江摄影出版社,2002年出版。
《麦卡锡主义时代美国大学协会生存哲学分析》(与王国均合作),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。
《加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》(与徐 力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(华中科技大学)2001年第1期。
《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制度创新》(与徐 力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(华中科技大学)2001年第4期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
《重点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为谁服务?》(与刘凡丰合作),《中国远程教育》2000年第4期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
“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”(with Julian Y. M. Leung), in Paul Morris and John Williamson ed.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-Pacific Region-A Comparative Study, Published by Falmer Press (a member of the Taylor & Francis Group),USA. 2000.
《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需注意的几个问题》,《群言》1998年第5期.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
《面向21世纪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六条建议》,《杭州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1997年第2期.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1997年第7期全文转载。收入《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》,朱永新、徐亚东主编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。
《中国大陆高等学校‘文化素质教育’革新之研究》,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“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”论文,收入刘国强、王启义、郑汉文主编《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1997年出版。
“Some Considerations on Schoo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”,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  ( Australia) Vol 1 No. 3 1995.
“Policy and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” (China Research Monograph 8 ), with K. Lewin and A. Little.
“Policy and Practi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”(China Research Monograph 7 ), with K. Lewin and A. Little.
《发展‘社区学院’:高教办学体制改革的新思路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96年第4期。
“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: Some Strategic Planning Issues i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”(with Keith Lewin),i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,Vol. VIII No.3 July 1994.
《论现阶段我国政府、社会与高校的关系》(与毛雪非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94年第2期;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1994年第6期全文转载。
《再评<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>》,《教育史研究》1993年第2期。
《国际教育和比较教育的未来趋势》(译文),《杭州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1992年第4期.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卷1993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
《1986年高等教育改革》(译文),载瞿保奎主编《教育学文集•英国教育改革卷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。
《一种值得注意的‘世界教育危机观’》(与祝怀新合作),《教育研究》,1993年第5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卷1993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《独特的英国公学》(与祝怀新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1993年第2期。
《试析现代高等学校的六项基本职能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93年第4期。
《国际教育和比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》(译文),《杭州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1992年第4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卷1993年第3期全文转载。
《埃德蒙•金<别国的学校与我们的学校-今日比较教育>述评》,载李明德等主编《教育名著评介•外国卷》,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。
《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》(与祝怀新合作),《外国中小学教育》1992年第6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中小学教育》卷1993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
《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比较》(与 Keith Lewin 合作),《上海高教研究》1992年第3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卷1992年第11期全文转载。
《一种内涵深刻的古典大学观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92年第4期;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1993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《科学园:大学与企业联系的纽带》,载赵署明主编《西方国家教育新进展》,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。
《比较教育纵横谈-访中青年学者徐辉、王英杰、赵中建、王晓晖》,《教育研究》,1991年第7期。
《外国教育研究与我国教改实际》,《教育研究》1991年第6期。
《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》,杭州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,徐辉等校,《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》(第三集),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。
《战后国外教育民主化运动述评》(与陈晓菲合作),《华东师大学报•教育科学版》1990年第2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卷1990年全文转载。
《科学园在大学与工业关系中的作用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90年第3期。
《美国道德教育方式变化的历史和社会基础》(与美国Missouri大学教育学院 Russell Doll 合作),1990年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。
“Rethinking Revolution: reflections on China's 1985 educational reforms” (with Keith Lewin).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(UK),Volume 25,No. 1,1989。
《大学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刍议》,《杭州大学学报》(文科版)1989年第1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卷1989年第4期全文转载。
《重视实践的英国师范教育》,《光明日报》1987年12月10日。
《英国新大学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革新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86年第3期。
《英国大学以导师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初探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1985年第2期;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大学教育》卷1985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

2. 楼世洲主要论文
《从援助走向合作:基于“中非大学20+20合作计划”的分析》,比较教育研究,2014年第5期。
《全球化视野下非洲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》(与彭自力合作),比较教育研究,2013年第6期。
《新时期中非教育合作的发展与转型》(与徐辉合作),《教育研究》,2012年第10期。
《塞内加尔大学科研体系改革计划评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12年第6期。
Zehlia Babaci-Wilhite ,Macleans A. Geo-JaJa ,Shizhou Lou Education and language: A human righ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frica, Int Rev Educ DOI 10.1007/s11159-012-9311-7, 2012/6.
《非洲大学联盟<战略计划(2011~2015)>评析》(与彭自力合作),比较教育研究,2012年第12期。
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》(与方照琪合作),职教论坛,2012年第29期。
《公平和发展:义务教育中的政府责任和政策选择》(与朱欣欣合作),教育科学,2012年第2期。
《千年发展目标进程中的博茨瓦纳中等教育改革》(与李卓颖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11年第12期。
《办学自主权: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》,教育发展研究,2011年第17期。
《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物理课程设置探究》,(与周星星合作),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11年第2期。
《专业对接产业 人才服务企业——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》,中国职业技术教育,2011年第12期。
《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等教育改革分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 2011年4期;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及政策分析》,《西亚非洲》,2011年3期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推进基础教育性别平等政策分析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 2010年12期(第一作者)。
《联合国‘撒哈拉以南非洲师资培训计划’评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10年11期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大学专业认证与评估简析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0年4期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改革的分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10年4期(第一作者)
《赞比亚教育发展中的民主化进程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2010年1期(第一作者)
《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的新进展》,《职业技术教育》2010年1期(第一作者)
《尼日利亚推行教师资格标准的危机:一种悲观主义的视角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 2009年11期(第一作者)
《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与尼日利亚高等教育体制变革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9年5期。
《从UPE到UBE:尼日利亚推进基础教育的政策分析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2009年3期。
《美国卓越绩效准则对我国学校评价准则构建之启示》《高教发展与评估》,2009年第2期。 
“Harmony between Spiritual and Real Word: Teacher’s Professional State under the Vision of Process Philosophy”,Tattva Journal of Philosophy, Bangalore, India (1),2009.
《尼日利亚高等教育就业政策分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8年11期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制改革的分析》,《全球教育展望》,2008年10期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大学财政体制的困境与改革评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8年6期(第一作者)。
《尼日利亚私立大学的发展和困境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8年3期。
《尼日利亚大学财政体制及财政困境探析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08年01期(第一作者)。
《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机制的政策研究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7(10A),人大复印资料,《中小学教育》,2008年第1期。
《尼日利亚教师教育体制的变革趋势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7年12期。

3. 万秀兰主要论文
《美国高校交叉学科发展模式及其启示》,比较教育研究,2014年第12期。
《喀麦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:问题与改革路径》,比较教育研究,2014年第5期。
《“师范”的完美诠释—怀念王承旭先生》,外国教育研究,2014年第4期。
《国家主事与本土采购:撒哈拉以南非洲学校供餐项目发展趋势研究——以博茨瓦纳和加纳为例》(与徐倩合作),比较教育研究,2013年第11期。
《非洲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及其对中非教育合作的政策意义》,比较教育研究,2013年第6期。
《撒哈拉以南非洲儿童早期发展虚拟大学项目研究——学前教育能力建设的视角》(与曹梦婷合作),外国教育研究,2013年第6期。
Wan, Xiu-lan; Geo-JaJa, Macleans A.,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: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。 World Studies in Education, Volume 14, Number 1, 2013 , pp. 79-101(23)。
《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新举措——“绿丝带学校计划”》(与张艳茹合作),外国教育研究,2013年第1期。
《东非“马德拉沙儿童早期发展计划”评析》(与曹梦婷合作),比较教育研究,2012年第12期。
《非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分析》,比较教育研究,2012年第6期。
《非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分析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12年第6期。
《南非与东非教育质量监测联盟运行机制研究》(与衣慧子合作),基础教育,2012年第5期
《博茨瓦纳私立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》(与张艳茹合作),比较教育研究,2011年第12期。
《<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>评析》(与孙志远合作),比较教育研究,2011年第4期。
《博茨瓦纳私立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特点分析》(与张艳茹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11年第12期。
《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评析》(与孙志远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11年第4期。
《美国高等教育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特点及启示》,《西南大学学报》(哲社),2010年第1期。
《肯尼亚大学生抗议活动及政府对策的研究》(与黄婕合作)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2010年第1期。
《非洲教育‘二•十’行动计划评析》(与田甜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10年第4期。
《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之评析》,(与孙志远合作)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9年第11期;人民大学《职业技术教育》,2010年第3期。
《肯尼亚女子基础教育的历史与现状》(与金楠合作)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2009年第3期。
《肯尼亚大学课程的发展动态与面临的挑战》(与李薇合作)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2009年第4期。
《肯尼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:问题及对策》(与余晓玲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9年第5期。
《肯尼亚学制的改革和发展》(与金楠合作),《全球教育展望》,2008年第10期。《肯尼亚高等学校科研与产业的联系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8年第11期。
《肯尼亚新一轮免费初等教育政策剖析》(与金楠合作)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7, 年第9期。
《全球化背景下的非洲高等教育本土化》(与徐辉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7年第12期。
《肯尼亚公立高教财政体制转型与高校市场筹资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7年第11期。
《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》(与饶琴合作),《世界民族》,2006年第4期。
《美国乡村社区学院的发展战略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5年第5期;人民大学《体制改革》,2005年第5期;人民大学《成人教育学刊》,2005年第8期。
《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4年第3期。  
《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职能体系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3年第4期。
《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问题、原因及对策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2年第8期;人民大学《高等教育》,2002年第10期。
《美国针对少数民族高教入学问题的先期干预计划》,《世界民族》,2002年第6期。
《欧美关于高等教育长期效应的研究及其启示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0年第3期。
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短期高等教育》,《吉林教育科学》(高教研究),1999年第5期;人民大学《高等教育》,1999年第8期。
《日本短期大学的形成、发展及其特点》,《日本问题研究》,1999年第2期;人民大学《高等教育》,1999年第10期。
《国外通识教育的方式及其启示》,《新华文摘》(全文转载)1996年第2期;人民大学《教育学》(全文转载)1996年第3期;原载《湖北大学学报》1995年第6期。

4. 顾建新主要论文
Transnational education: and policy implications,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,2009.4
《南非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及其启示》(与牛长松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8年第6期。1/2
《南非高等教育变革及其主要成效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8年第11期。
《南非高等教育变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》(与王琳璞合作)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8年第Z1期。
《国际援助非洲教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》,《西亚非洲》,2008年第3期。
《南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:框架、特色与挑战》(与牛长松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7年第12期。2/2
《南非高校合并:成效与经验》(与王琳璞合作)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,2007年第8期。1/2
《跨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7年第Z1期。
《跨国教育的质量保障、认证和资格认可》(与徐辉合作)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6年第4期。1/2
《喀麦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——历程、政策与经验》(与张三花合作),《西亚非洲》,2005年第6期。1/2
《我国非洲教育研究二十年:回顾与思考》(与张三花合作),《西亚非洲》,2004年第6期。
《学院考辨及翻译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2004年第11期。 
《清末民初文学翻译方法与文学翻译文体的发展》,《外语教学》2004年第6期。
《师专外语师资教育:基本要求及改革思路》,《外语界》,1996年第4期。


5. 张燕军主要论文
《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教育的问题及其应对》,比较教育研究,2013年第3期。
奥巴马政府“清洁能源教育”计划探析,外国教育研究,2012年第8期。
21世纪美国中小学生STEM素质低下问题及其对策,外国中小学教育,2013年第6期。
新世纪美_英_日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,外国中小学教育,2012年第12期(与李振玉合作)。
《从奥巴马政府修订NCLB法看美国教育均衡发展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,2011年第2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中小学教育》2011年第6期。1/1
《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危机》(与Robert Rhoads合作),《江苏高教》,2011年第1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,2011年第4期。2/2
《当代国际竞争与美国教育优先政策探究》,《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》(与李震峰合作),2011年第2期。2/2
《从‘文化传承学校法案’看加州K-12外语教育战略演变》,《外国中小学教育》(与罗春英合作),2011年第6期。2/2
《美国高等教育资助问题及奥巴马政府应对政策》,《现代大学教育》,2010年第2期。1/1
《金融危机下加州高等教育问题探究》,《现代大学教育》,2010年第6期。1/1
《美国<计划>:从‘冲底’到‘冲顶’》,《上海教育》(与罗春英合作),2010年第9期。1/2
《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资助问题:法律的视角》,《中国高教研究》,2009年第7期。1/1
《美国NCLB法案实施新策略》,《外国中小学教育》,2009年第9期。1/1
《小学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及教学对策》,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》(与石妍合作),2007年第9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小学各科教与学》2007年第12期。1/2
《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探究》,《宜宾学院学报》,2007年第3期。1/1
《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招聘条件比较》,《南通大学学报》(教育科学版),2007年第3期。1/1
《‘2+2’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初探》,《宜宾学院学报》(与李震峰合作),2004年第1期。1/ 2